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将走向何方(2)
加强科学教育被认为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办的职业院校科学教育发展论坛上,科学教育如何融入职业教育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作为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这所学校每年有15%的毕业生进入国防科技和军工企业。“这得益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布局。”关志伟说,学校主要面向区域重点产业和12个产业链展开人才培养,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职教改革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该论坛形成共识并发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加强科学教育”的倡议,认为科学教育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探知世界,在领略科学的魅力、人文的愉悦和发现万物之理的乐趣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各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和发展机遇,14场平行论坛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一系列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抛出的新课题。
但在数字化职教校园的探索之中,“阵痛”被多个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所察觉。
论坛上很多学校和企业负责人认为,产教融合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
最大的困难在于师资不足。从地域、教学层次等方面来看,师资队伍的能力分配不均匀,发展质量不一致,无法应对职业教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变革。
“国际社会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电信技术和技能人才,特别是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应用、通讯系统工程的安装与维护、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智能人才。”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说。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全球疫情、数字化时代、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是绕不开的话题,足以见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紧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老师薛利晨带着学生完成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应用领域的比拼。他深刻地感受到,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技能人才,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谈到,中国未来的新兴产业发展,都跟职业教育紧密关联,而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就如同人的两只手。在他看来,高素质人才要通晓科学原理,也要掌握应用技术,这就是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关志伟认为,职业教育要从企业运行的技术复杂程度来培养人才,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和应用问题。这意味着,职业教育要紧跟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升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兼具的高层次人才,“知识基础要宽,实践能力也要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黄维曾在新加坡工作多年。从国际视野来看,他认为,职业教育教师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成为数字教师,还要成为数字技师。而职业教育青年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更是培养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向高水平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科研平台。该校党委书记孙卫平表示,要打造数字科研平台,用技术攻坚服务产业升级。
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700多名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了大会;近千名不同肤色的选手在“云上”组队并进行了激烈的“对战”……这些数字时代国际会议的典型特征,向外界展示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阻隔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再是时空的距离,而是是否掌握了数字化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总经理项顺注意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三高”问题,即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在推进数字化建设方面已有初步成效。85%以上的职业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203个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开发了涵盖文理工农医等12个学科门类的992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288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只从职业学校、教育界、农工商职业界下功夫,不能发展职业教育。只有与社会、产业企业充分沟通与合作,才能办好职业教育。”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在围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的话题上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我们准确定位,主动求变,推动教育界、产业界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部门以及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怀进鹏呼吁,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jsjyzzs.cn/zonghexinwen/2022/0829/1803.html